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0|回复: 1

科研四阶段与科学家四类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16: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科学家》杂志2010年5月号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亚历山大·施奈德关于科研四阶段和科学家四类型的思想。施奈德本人是生命科学家,并非科学哲学家,但是他的分析很有见地。

施奈德注意到,某些类型的科学家总是被某一类型的科学所吸引,某类项目申请总是较易获得批准,而其他类申请则不易获得批准。于是,他提出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他认为,科学可分为四个类型或者说处于四个阶段,科学家也相应分为四类。

第一类(处于科研第一阶段)科学的使命,是向世界引入新概念和新设想,如DNA双螺旋结构。这类科学家必须是不求精确的,不受已知学说羁绊的,不在乎犯错误的。

第二类(处于科研第二阶段)的科学家往往被第一类科学家所聘用,他们鼓捣出一些工具或语言来开发第一阶段的成果。这类科学家的经典例子如Ulrich Laemmli,他研究出了电泳法。还有Stephen Altschul,他开发出了BLAST算法。这类科学家是机智的,具有发明性的,比较能承受高风险的。

第三类(处于科研第三阶段)的科学家利用第二类科学家开发的工具来回答新问题,从而获得新启示并引出又一批新问题。这一类科学家的就业人数最多,发表论文数量也最多。他们与第一类科学家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很注重方法,很注重细节,很关心“绝对的准确性”。

第四类(处于科研第四阶段)的科学家记载下已有知识,并将知识付诸实际应用,但他们很少做出新发现。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若没有这一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数据就无从组织。这类科学家能记住很多最新信息,对本领域进展很熟悉,而且往往喜欢写作。《细胞》杂志的创办者兼主编Benjamin Lewin是这类科学家的一个代表,他本人并不做什么实验,但是对分子生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施奈德的以上分类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比如,第一类和第二类科学家可能并不善于写作,不善于进行信息综合。因此,有时候,科学期刊编辑部喜欢邀请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学家撰写综述评论文章,此举可能不智。又如,这样的分类思想对于指导年轻人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有帮助的。例如,有位姑娘阅读沃森写的自传《双螺旋》很激动,就决定投身于分子生物学,此举可能失之莽撞,因为她其实热爱的是处于第一阶段的科学,而不是分子生物学本身。如果她选择目前大致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认知科学,也许更对路子。另外,人们发现,第一类科学的课题申请经常被拒,因为评审者的主体可能是第三类科学家。这是全世界科学界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四个阶段或四种类型的科学并无高下之分,它们都是科学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每位科研人员由于自己的气质、知识结构、兴趣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可能更适合于从事某一类科学研究。同样,目前的项目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可能有利于某类科研项目而不利于其他类别(尤其是第一类)的科研项目。因此,无论组织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从施奈德的科研阶段和科学家类型分类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生物统计家园 网站价格

GMT+8, 2024-11-22 12:02 , Processed in 0.0356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