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3|回复: 0

要出国还要高考,该如何权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孩子上高中前,您心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矛盾?
  想送孩子出国,因为可以去美国名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免受高考“一分之差,一锤定音”的折磨,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想让孩子高考,因为高考能让孩子在一个公开的擂台上,跟北京市六万多考生一比高下,学会迎难而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宝贵经历。
  面对这两条路,有很多家长在做出选择之后,都会有所犹豫,害怕将来会后悔,不知另外一条路是否会更加适合孩子,对孩子有利。但笔者想说,其实高考和留学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做好规划,两者可以兼得。下面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金老师将与大家分享下心得。
  1. 备考时间并不冲突
  高考备战是前松后紧,而留学准备是前紧后松,可以无缝拼接,让孩子充分利用高中三年这段最宝贵的时间。
  对于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北京市高考改革后,不分文理科,在高一高二阶段,除了每学期末要参加的各学科合格性考试,最重要的就是期中期末等大考,但其实,平日的学习节奏并没有十分紧凑。而高三进入一轮复习开始一直到6月高考,则是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准备语数外这三门必选科目的考试,还要准备3门自选的科目考试。
  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在高一和高二阶段,需要接触全新的国际课程体系,如IB、AP或A-Level等,难度大、涉猎范围广,光是为了保证GPA就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以吸收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又要准备托福和SAT等标化考试,这段时间学习压力要比高考生大很多。但进入高三起,时间则逐渐宽裕起来,尤其是到12月常规申请之后,可以说毫无压力。所以,将出国和高考两者结合起来,可做如下规划:
  高三6月:高考+自选科目考试
  高三5月:二模、三模
  高三5~6月:三轮复习
  高三3月底、4月初:一模
  高三2~4月:二轮复习
  高二暑假~高三1月:一轮复习
  高二6月:托福110+
  高二5月:SAT1500+
  高二3月:SAT1450+
  高二寒假:SAT冲分
  高二10月:首战SAT1400+
  高二9月:托福105+
  高一暑假:夏校/访校
  高一寒假~高一6月:SAT长线学习
  高一1月:托福100+
  高一9月:托福90+
  中考后暑假:托福冲分
  初三2月:托福首战80+
  初二暑假:托福长线学习
  从以上时间规划来看,要想申美“保50冲30”,同时也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尽早开始。初二的暑假进入标化的学习是更加稳妥的选择,而且能够分散后续学习的压力。总结来看,虽然高考和出国并行让孩子高中三年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但却能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并且给孩子不同的体验以及更灵活的选择权。
  2.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并不冲突
  高考和出国之所以能够并行,首先,从知识储备来看。课内学习和标化备考可以相得益彰。国内课程体系所学的知识,如理化生、政史地,都是标化考试非常好的背景知识储备,而标化考试的备战,又能更好地促进对于课内学习内容的深层剖析和理解。单从地理这一科目来讲,高中地理课上所学的板块运动、小行星带、八大行星的排列及各自特征,城市环岛效应等都是托福阅读听力中常遇到的学科知识。而在标化备考中的精读、精听和文章分析都能加深对于这些学科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促进课内学习的消化吸收。
  其次,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和出国都需要孩子具备一项重要的能力--“how to learn”,即“会学习”的能力。如果说托福达到105+,SAT达到1450+,只是依赖对于语言的掌握熟练度便可实现,那么托福要想达到110+,SAT达到1500+,除了孩子本身的语言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会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标化备考中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的专注力、理解力、反思力、持续性、思维的灵活度和独立性。比如,托福阅读60分钟内,需要完成三篇文章42道题目,而SAT阅读需要在65分钟内完成52道题目,难度大时间紧,对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的灵活度是极大的考验。此外,孩子不仅需要理解老师所讲的各类题型和解题方法,也要能够学会变通。根据自己的实际做题经验,不断反思并总结更加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做题加以巩固和完善,而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孩子反思力、学习持续性和理解力。
  因此,如果孩子具备了上述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高考和出国并行便不再是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生物统计家园 网站价格

GMT+8, 2024-11-21 16:52 , Processed in 0.0380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