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0|回复: 0

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开始应用于新药靶的寻找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5 16: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芯片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方面已基本能够满足基因表达和SNP的研究的要求,并已开始应用于新药靶的寻找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报导利用基因芯片 发现IL-13在L428及KM H2细胞系表达异常升高,从而提示IL-13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成为治疗何杰金氏病的重要靶标。史克公司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了一个治疗骨质疏松的药靶“Cathepsin K”。通过建立P2Y1基因敲除模型和利用选择性P2Y1拮抗剂研究证实P2Y1受体是抗血栓药的药靶。抗体技术也是药靶发现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该技术成功的发现了抑制血管生成的 抗肿瘤药靶KDR和VEGF。通过鞘内给予靶向河豚毒素抗性的钠离子通道NaV1.8的特异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降低相应神经元的钠电流,减轻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证实了NaV1.8可以作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特异的分子靶。最近发展的RNAi技术比ASODN特异性更强,已阐明大量基因功能,也可用于药靶验证。m1受体选择性激动剂AC-42的发现证实了化学基因组学策略的价值。AC-42表现出单一的受体结合作用,其结合位点不同于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且为AC-42显示特异性m1受体激动作用所必需。这一m1受体特异激动剂的出现,就有可能在药理学上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毒蕈碱m1受体的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生物统计家园 网站价格

GMT+8, 2025-4-2 13:21 , Processed in 0.0195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